离岗已多年,退休近四载。受党的教育培养,出于自身理念,多年来,没有停留在“含饴弄孙静品茶,闲庭散步咏年华”的虚无境界,倒是扎扎实实为生我育我的家乡做了些事情,更觉得宽慰踏实。
青阳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及建国后几度辉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故,近年来已成为贫穷落后的自然村。由于并村撤校,人口大量外流,加之周边企业不断围堵蚕食,地陷房裂、路断水枯,几近自然没落。
作为县关工委的帮扶关爱点,2014年以来,自已几乎全身心投入,环环紧扣,步步推进,使青阳村起死回生,又见辉煌。
头两年修路,使一条破烂不堪的泥土路变成一公里长、5.5米宽的高标准水泥路,出入通行,风雨无阻;接下来的两年建广场、安路灯、绿化通道,使村容村貌初见端倪;再两年修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及其关工委办公室等附属设施,使千年古村再显辉煌。
进入今年以来,疫情基本没有打乱既定。围绕已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美化绿化,亲自到太谷苗木基地采购法国梧桐、美国红枫、日本樱花等名贵小乔木和月季、爬墙草等苗木两千余株,亲自栽植,亲自浇水,亲自管护,在多年不遇的春旱情况下,成活率达90%以上,加上已建成的长棱、大厅休憩园,青阳村春花秋叶,鸟语花香,人口回归,人气聚集,一派宜居繁荣景象。
七年来,在县关工委难得的关注和鼎力支持下,着眼长远,着手当下,亲力亲为,无微不至,既定的事基本心想事成,虽然衣带渐宽,头发花白,但是,多操几分心,救活一个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值得的。
我关爱帮扶的总体感受是,作为“五老”,有自己广泛的优势,只要心存“燃烧自己,照亮后人”的理念,只要潜心尽力,不拘一格,一定能在帮扶关爱的事业中开花结果,心想事成。
(作者系柳林县关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