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汾阳市退休老教师郭德润关心下一代的事迹
汾阳市关工委办公室
七十多岁的郭德润,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奕奕。他,中共党员,退休前是一位教师,曾任杏花初中校长、党支部书记。现任市关工委家庭教育部副部长,杏花村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汾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五老’”。
情系关工 无怨无悔
上世纪六十年代,郭德润大学毕业后走上教育岗位。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言,要把终身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但在2002年退休后,当镇党委领导动员他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时,他却犹豫了。原来是老伴患高血压脑中风病多年,行动不便,需要照顾。虽然子女孝顺,但都成家立业,忙着自己的事业,所以,照顾老伴的责任自然落到他的肩上。每日洗衣、做饭、清理卫生,忙忙碌碌毫无空隙。但又想到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发挥余热,为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郭老欣然同意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
参加镇关工委工作,有时要深入基层,去农村,进学校,不能准时回家。有好几次就是忙于工作,延误了老伴的吃饭、喝水,导致出现胃疼、便秘等。让他记忆最深的是2006年12月的一天,郭老师接到贾家庄镇前庄化学校校长打来的电话,邀请他第三天(星期日)去前庄化学校给学生家长作一次讲座。他很高兴接受了这个任务。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因下雪路滑,老伴不慎把腿摔伤,本来走路就不方便,这下干脆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他几次想辞退这次讲座,但考虑对方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家长也已接到通知,一定会按时参加。如果变更将打乱对方的工作。思前想后,困难还是由自己克服吧!在做报告的那一天,他五点便起床生火做饭,给老伴准备好所需一切用品,准时赶到前庄化学校。这堂讲座很成功,受到与会家长的一致好评。可下午五点回家后老伴还没有吃午饭。老伴发唠糟,他却甘心受怨,说:干事业就要有奉献,为了关心下一代我无怨无悔。
家长学校 办岀特色
办家长学校是镇关工委的一项重要任务。郭德润受镇关工委领导的委托,承担了筹办家长学校的重任。为了写一个切实可行的办学方案,郭老师查阅资料,参观学习外地办学经验,深入各村各校了解情况。方案出台后,他又多次征求领导和有关人士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即:“设一个学校、分三级管理”。一个学校就是以镇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分三级管理是:第一级设立家长学校管委会,决定学校大政方针,聘任校长、老师,提供办学保障;第二级为家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校长主持日常办学,制定计划,安排、指导教学;第三级办教学班,以小学为依托,提供教室及设施,并组织家长按时到校上课。家长学校的办学方案,得到镇领导的肯定,并决定在东堡、西堡、小相试点。
郭德润不仅起草了杏花村镇家长学校的办学方案,而且还全程参与管理和教学,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他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内,多年来为各教学点讲课上百次,听课家长近万人。使许多家长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转变到全面关心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还能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这一点使他感到很欣慰。
郭德润认真总结家长学校的办学经验,总结出杏花村镇办家长学校的五大优点。一是资源共享,聘一位教师,备一次课,服务几个教学点,提高了社会效益。二是以学校为依托,便于提供教学设施。三是通过“小手”拉“大手”,由学生请家长保证了参课率。四是为“五老”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五是统一组织、管理,覆盖面大效果好。杏花村镇家长学校的做法受到汾阳市关工委领导的重视,及时召开家长学校办学现场会,在全市予以推广。
不怕困难 勇挑重担
2004年,郭德润老师应聘加入了市关工委家庭教育部,成为一名光荣的家庭教育讲员。2005年,市关工委家庭教育宣教队决定出一本书,定名为《家庭教育50个怎么办?》。为了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写了19篇文章约5万余字。领导夸奖他是“高产作者”。2013年,家庭教育部决定编印出版《家庭教育资料汇编》一书。领导把主编重担放在他的肩头。在他的带领下,编写组的老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钻研理论,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切磋研讨,历时一年付印出版。《汇编》系统地总结、分析、整理了近十年来全市关工委家庭教育的工作情况,有的还上升到理论层面予以剖析。该资料包括家教理论、专题调研、名人教子、名言警句等。《汇编》发至各乡镇街道关工委和家长学校,有力地指导了家庭教育工作。
郭德润参加汾阳市关工委家庭教育部以来,积极参加家教宣讲活动。2006年,汾阳电视台开设“家庭教育ABC”栏目,每周二、五晚上播放十五分钟。郭德润应邀在“家庭教育ABC”栏目做节目4次。其中两次是专题讲座,2次是有家长参与的访谈节目,当场解答家长的提问。从2010年起,为了解答家长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个性问题,家庭教育部设立家教咨询站,利用学校放学家长接孩子的机会,现场解答家长的提问。郭德润老人不顾年迈体弱,路途遥远,积极参与,从不延误。他分别参加了实验、西河、府学街、南门等小学的家教咨询活动,现场解答家长提问。
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汾阳市关工委安排“三个一百”进校园活动。家教部的任务是到全市各小学宣讲。以前面对的是成年人,现在是学生。再加小学生年龄小,涉世浅,认知能力低。怎么办?经分析,郭德润提岀制作“课件”、釆用电化教育的手段。这对于他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制作“课件”谈何容易。他只好去小学到中学,向老师学习请教,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制作成功。用“课件”讲课,使讲演、动画、声光相互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古稀之年的郭德润老师,决心在有生之年像一支燃烧的蜡烛,将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关心下一代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