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 先进事迹


退而不休情洒乡亲 矢志不渝永葆本色

 

 

李步福

我叫李步福,今年65岁,是柳林县的一名退休干部,1971年入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公社主任、正科级组织员、下乡办主任等职。我多年受党的培养、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长期的基层工作,对“三农”工作充满了热情。 2002年提前离岗后,婉言谢绝许多企业家的高薪聘请,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劝说,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孟门镇后冯家沟村,带领村民开始了脱贫致富、建设家乡的新生活。

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努力,使后冯家沟村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由人称永扶不起的特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富裕村;二是由集体没收入、干部没人当、村事无人管、欠款十几万的烂摊子村,变成了全县知名的先进村;三是由山高、沟深、土地瘠落、水源不足、道路不通的环境恶劣村,变成了山青、水秀、路明的环境优美村。

回村后,改变家乡生存环境是我的首要任务。一上任,我就四处求人,多渠道向各部门筹集资金,带领留守本村的十几位老弟兄筑坝、修渠、修路。一干就是十多年,在村前一条烂石深沟内打石坝6座,劈山填沟垫地40余亩,并利用4座石坝以坝代路,改变了村路分割的历史状况;在又窄又陡的一条红砂石岩小路上,经过开山凿石、千米路基砌筑,修通了全长两公里,宽4.5米的镇村公路,并将镇村公路、户户通路面硬化工程一举完成,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历史问题;新修排洪渠360米,将大量洪水顺着路边,直接送往村外,有效地维护了坝中的各项建筑体。

在三项工程建设中,多少风风雨雨难以忘怀,多少坎坎坷坷铭记心中。2006年,就在4座石坝即将竣工,工程进展最为关键的时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家里妻子患上宫颈癌,村里大坝被洪水冲垮。村民们正处在悲观与失望之中,干部们对再次修复大坝信心不足,心存疑虑:一怕没资金,二怕尽义务。我一边与干部们争执不休,立下了生死誓言;一边向村民说情,拿自己的工资作承诺。我坚定的意志,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修复大坝工程再次上马。在火热的筑坝过程中,妻子生命的威胁,筑坝工人多次发生事故的责任,筑坝资金没有着落的压力,使我心乱如麻,思绪万千。此时,我只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将妻子托付给妻妹全程护理,自己坚守工地,带头参加劳动。妻子将要手术的那天,我带着双重任务到了太原。先到省新闻出版局扶贫工作队汇报坝塌事因。汇报之时,伤痛难忍,泪水下落,哽咽难语。当李局长得知我的处境后,迅速安排局里工作人员去医院看望我的妻子,一滴泪水留下的是深情厚意,当年解决了30万元补修大坝的资金。待我回到医院后,看到的是躺在病床上陷入昏迷、面色苍白的老伴,听到的是小姨子的怨声骂声,我自感伤心内疚……

就在这年,由于长时间的劳累过度,我的体力不断下降,贫血不到4克,体重降到82斤,几次晕倒在工地。村支书背着我通知家人,妻子带病来村里陪伴,输液不见效,儿子来村里要接我回家,由于工程未完工,我大发脾气,执意不回,最后母子俩落泪而归,望着妻子远去的身影,我才意识到,她是患有癌症的病人啊!患难之交见真情,夫妻之恩比海深,几天后,我的体力再无法支撑下去,贫血带来呼吸困难,头晕眼黑站立不稳,家人再次来到村里接我回柳林县城住进了医院。

2009年是镇村公路拓宽改造之年,路面硬化,路基挡道。为争时间、抢速度,我连续7个月未回家,每天从早到晚不离工地,中午送饭吃在工地,休息在工地。责任心、事业心逼着我没有退缩的余地,哪里最艰苦我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留我足迹。在20多米高的悬崖半空砌石,工人不敢下崖,我第一个冒险下崖,清除砌面积物。在开山凿石现场清理堆积料石时,突然出现塌方,将我连人带石翻滚到4米多深的乱石沟底下,当即昏迷过去。

一直以来,我反复在想,全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村民们还是过着紧衣缩食的生活,人家都能致富,我们为什么不能?于是提出了发展三大产业的思路:眼前富输劳务,长远富栽枣树,弱体群众养畜牧。把劳务输出作为主导产业,全体青壮年劳力全部外出打工;以红枣林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作为基础产业,多年来发展红枣林500亩,核桃林300亩,实现了人均百株树,宜林面积覆盖率90%以上的奋斗的目标;畜牧业作为辅助产业,集体新建标准化猪舍28间,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养殖。目前,全村满山遍野都是林,阳山红枣树,背山核桃林。

近几年,我村尊重村民意愿,新建了红白理事厅、碾磨房、停车场、路灯安装、人畜饮水等工程,我们把这些工程称之为五项惠民工程。后冯家沟村是历史上严重缺水的村庄,2001年,由县扶贫工作队投资10余万元,新建提水工程,由于集体没资金,拖欠承包人11.3万元,承包人又拖欠村民工资近5万元,十多年不能兑现。对此,村民怨声载道,工程半途而废。2011年,我村把此项工程摆上议事日程。首先出资4.73万元,将所拖欠村民的工资全部兑清,提水工程再次上马。水上山,村民有水吃,彻底解决历史上村民饮水难的问题。

    回村十多年来,我知道钱对于一个贫困村是多么重要,我尽心尽力地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村里工程上。不图名、不为利,不要权,支书主任让别人去当,干部补助让别人去拿,经费支出让别人去管。自己以参谋助手的形象表现,以勇于担当责任的姿态行动。我长年吃住在办公室,一切生活用品、烟酒吃喝都从家里拿,自己掏钱买。不吃集体饭,不拿集体土特产,从家里背粮自己做饭,水煮青菜挂面汤,稀饭拌汤是我的家常便饭,“单身汉”生活是我自愿选择。尽管如此,我年年跑资金,年年资金不足,年年垫钱,一垫就是十多年。

    回顾十二年来的家乡生活,是平凡而艰难的十二年,是痛苦与欢乐并存的十二年。十二年中,选择奉献是我自觉自愿,艰难奉献使我经受了考验,乐于奉献使我心情愉快。全身心投入农村建设事业,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体现的是为民务实清廉的自我人生价值。只要我的身体还行,要永远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家乡的建设奋斗不息,把农民的疾苦始终放在心上,关心到底,奉献到底!

                                 (作者系柳林县退休干部)

    

 
主办:山西省吕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地址: 吕梁市离石区龙凤大街老干部活动中心 (033000 )
TEL:0358-8222136 FAX:0358-8222136 EMAIL:llsggw@163.com
吕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作维护 晋ICP备2021004084号-1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