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 关工要闻


文水县关工委重视宣传红色文化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近年来文水县关工委十分重视对本县红色资源的挖掘、收集、整理、宣传,并以此推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水属晋绥八分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文水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积累了宝贵的红色资源,培育传承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精神。为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下一代,县关工委专门下设“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办公室”,“红色文化宣讲报告团”,积极倡导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活动。把县里一些注重红色文化收集整理,热爱红色文化挖掘宣传,热心红色文化公益事业的老同志、志愿者,以及一些退下来的史志工作者、老教师等调动起来,形成一支活跃在全县城乡的红色文化挖掘、收集、宣传志愿者队伍。

为了深度挖掘抢救革命史料,县关工委主任王忠彦带队先后到晋绥八分区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孙谦纪念馆参观学习,到附近县和本县走访老同志和知情人,并进行学习和考察。近年来,他们先后对县域内具有红色文化历史的刘胡兰村、康家堡村、西城村、北辛店村等地进行了社会调查;拜访了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王志强、陈德邻;走访了贯家堡村“英烈一家”的后人以及革命烈士陈志齐、韩大林、王正、范思聪的后人;走访了20多位抗美援朝烈士亲属和后人;瞻仰了马村烈士陵园、神堂烈士陵园、北徐村烈士陵园、后周家山烈士墓地,贯家堡村烈士墓地;为康家堡32名烈士墓地竖碑纪念。对本县红色文化志愿者刘五一撰写的25万字的《英雄故土》,王学礼撰写的40万字的《孙谦的如影人生》,白尚立撰写的15万字的《西城村红色沃土》,张小明撰写的40万字的《文水游击队》等,反映当地革命斗争历史和乡贤名人事迹的红色书刊进行了宣传推介。

为了把在战争年代驻扎过文水、汾阳、平介三个县委,我党我军许多重要领导人曾经路居或指挥战斗,具有大量历史遗迹的康家堡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宣传好,县关工委将该村定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并设置遗址介绍和保护标牌,开辟纪念室进行版面宣传。近年来县关工委与团县委、县妇联、新华书店等单位和部门合作,分别在丽彬文化园、西山公园、体育场、王家堡英雄精神传承研究会等场所制作竖立了宣传文水9位女英烈事迹,20位著名抗战英烈事迹,11位解放战争英烈事迹、12位抗美援朝英烈事迹、10位红嫂事迹橱窗,以及介绍文水籍两院院士、古代进士的橱窗,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基地。与此同时,在县丽彬文化园特邀红色文化宣传研究志愿者王学礼、翟吉维分别做了“我说刘胡兰”“文水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史实介绍”的讲座,使大家对刘胡兰成长的历史背景,环境熏陶,胡兰精神产生的时代影响有了新的认识,对文水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脉络得到系统了解。为了促进县际之间的学习交流,县关工委还派人参加了由原文水、平介革命后代、红色文化志愿者组织发起的“再走当年路,重温革命情”活动,沿着刘少奇1942年从华中到延安途经平介、文水的路线进行宣传考察,对当年晋绥八分区地下交通线及沿途红色文化进行了广泛收集宣传。通过这些活动,县关工委进一步积累了红色文化宣传资料;带动了县内红色文化志愿者的投身热情;对于广大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文水县关工委/来源)  


 
主办:山西省吕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地址: 吕梁市离石区龙凤大街老干部活动中心 (033000 )
TEL:0358-8222136 FAX:0358-8222136 EMAIL:llsggw@163.com
吕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作维护 晋ICP备2021004084号-1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