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关工委
文水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创建于1999年9月1日,隶属于县教育体育局,接受县残联业务指导。是我县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承担文水县内听力、智力障碍儿童少年的学前康复、义务教育工作。
我校关工委成立于1999年。多年来校关工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按照特教学校办学要求,以“补偿缺陷、发展潜能”为重点,以爱心教育为主线,组织引导教职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教育、训练、康复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补偿缺陷、纠正行为、康复身心、培养能力的教育,努力铸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构,为学校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校关工委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县关工委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副校长、工会主席为副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校关工委领导组。配齐配好关工委组织,发挥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服务”的工作职能,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作用,为学校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
我校关工委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为学校工作进言献策。制订了《校关工委工作制度》,并且对学校的各项制度进行审视,从细微处抓起,力求使各项制度全面细致、切实可行。这样进一步规范了全校教职工的行为,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的工作走上了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
我校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为了使他们享受到爱的阳光,我校关工委特别注重师德的培养。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另外,借助县教体局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的契机,认真落实反腐倡廉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让每位教师写了承诺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把廉洁教育内容做成版面,时刻警示每位教师,把廉洁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中。
学校涌现出了很多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她们不仅要用多于普校教师十倍的心思去设计一堂能让孩子们乐于其中的课堂活动;耐心引导孩子们反反复复地认知、动手,还要日复一日地承受自闭症孩子们不时发出的歇斯底里的尖叫,苦口婆心地劝导那些丝毫没有反应的孩子,照顾那些走路困难的脑瘫儿童。在生活上老师们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从家里带来食物、衣服,哄着吵闹的学生,救济贫困的家庭。以情叩开聋生心灵之门,用爱浇灌残弱之花。大家齐心协力,无悔奉献,希望给残疾孩子一片蓝天,希望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他们永远无法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却依然对这些孩子满怀希望,尽心尽力教育着他们,因为他们都有一种精神——那便是敬业。
三、结合学生实际,努力创办特色教育,为下一代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为了让每个学生将来能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我校关工委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共同打造特色教育,为下一代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坚持聋童口语教学,适应了聋童适应社会的需求,吸引了忻州、晋中以及吕梁其它县市聋童前来就读。建校十多年来,先后有40余名听障儿童在我校接受康复训练及义务教育,其中20余名言语康复达到三级,进入普校就读。2012年我校毕业的4名听障学生顺利考入天津理工大、北京联大、中州大学,2名分别在新到班级担任了团支书和宣传委员。
2010年以来,培智教学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针对孤独症儿童开展专题教研,以师生分组的形式通过主题活动措施干预,逐步把孤独症儿童带入到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得到了省专业部门的肯定,我校的教育教学思路,和做法多次在全国性专业研讨中,代表山西省特殊教育做交流,2011年6月,我校的培智教育模式被指定在全省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教育师资、家长培训会上交流,受到省内外专家和同行的关注。
针对聋童特长及发展需求,我校坚持开设美术、十字绣、工艺等特长课,几年来先后有学生在国家、省级作品比赛中获大奖。学校还为智力障碍儿童开设了手工、音乐等课程,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手脑协调、记忆专注等能力。
进入特教学校的学生个别差异很大,所以,普校的教学模式远不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们不仅要在每学期的开始分组对教材做出教学计划,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现状做出个别化干预计划。
四、家校密切配合,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我校关工委将家校配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家庭教育既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强有力的支持。校关工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每学期要求班主任定期开展家长参与的主题班会;邀请城关医院的医生为家长和教师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校长为教师和聋生家长进行了康复培训;组织助残日庆祝活动,邀请家长到校一起参加活动;要求教师和家长及时互通孩子在校、家的各种情况,以便共同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手段,为每个孩子回归主流社会而努力。
五、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安全和谐校园,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校关工委不仅注重环境育人的功能,而且非常重视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求每位教职工时时事事注意每位学生的安全工作。
(一)在校关工委的号召下建设绿色校园。在学校校园种植了草皮,栽植了绿化树,楼道摆放盆花,使校园变得优雅、美观、宁静、温馨。(二)建设文化校园。充分利用校园墙壁、走廊、教室等地,通过环境布置、悬挂学生行为规范的文化装饰、办安全特色专栏、张贴学生作品,展示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展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力求使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成为传授知识的载体、点亮学生人生的航标,从而教育引导全校师生以坚强乐观、自立自信的心态笑对人生。(三)建设快乐校园。通过每年的助残活动、安全周表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体验到付出与成功的喜悦,懂得了感恩奉献社会。(四)建设安全校园。将学生教室、宿舍的窗户加设不锈钢防护窗,确保了学生的人身安全;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食堂安全管理制度,购置冰箱、消毒柜等设施,保障了学生的饮食质量;邀请城关医院的医生为每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邀请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为教师进行康复训练知识讲座;要求每位学生时刻不能离开教师的视线;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设为安全周,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品德教育,开展防震、防火逃生疏散演练,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了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学会了保护自己。
六、大力倡导扶残助弱,搭建关心下一代捐赠平台
扶残助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校关工委大力营造团结友爱、扶残助弱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爱心平台。2002年天和商厦为学生宿舍捐赠空调;2007年“六一儿童节”,原县委书记王彤宇和小朋友们一起欢度节日并为学校建设个人捐资30万元;2011年县关工委到学校看望孩子们并捐赠学习用品;2013年县自行车协会捐赠图书等学习用品。
他们捐赠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爱心让孩子们学会感恩,身残志坚;爱心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让爱薪火相传,努力为特校孩子营造一个没有残缺的天堂。
付出总有回报,2002年,我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3年为我县争得“阳光校园”的称号。
也许我们的孩子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可是他们也有生命的尊严,也许我们的孩子是一朵缺失了花瓣的花,可是,他们也有别样的鲜美。或许我们不能妙手回春修复他们的残缺,可是,我们却努力春风化雨,带他们沐浴阳光的温暖。对于他们来说,成
为栋梁是个奇迹,可是,融入正常的生活,却是他们最大的收获,也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关工委也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服务好残疾儿童,为残疾儿童的家庭减轻负担,做好文明新文水的服务窗口,使文水县特殊教育学校真正成为残疾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