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李时珍从小身体瘦弱,常常咳嗽发烧。幸亏他的父亲是个医生,经过细心地调理治疗,李时珍的身体才慢慢地好起来。他深深地感到失去健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想:“我要是能当一名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医生,该有多好。”
那时候,做医生的兼管药,要负责给病人抓药,李时珍家里就有一个小小的中草药房。他经常跟着爸爸上山采药,回家以后,就帮着加工药材。草药要摘洗干净;虫子药有的要掐头去尾,有的要剪去翅膀;有的药还要泡醋浸酒,把毒性去掉。李时珍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界,热爱医药。也喜欢读那些讲植物和动物的书,像《尔雅》、《菊谱》、《竹谱》,以及有附图的本草书(就是讲中药知识的书),像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证类本草》等等。
李时珍从20岁起就独立给人看病。正巧这一年家乡发大水,水退以后,又流行瘟疫。但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减轻。老百姓贫病交加,生活十分痛苦,李时珍拿出全身精力给穷人治病,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在行医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好些讲药物的书并不完全可靠。药书上说柴胡和麦冬等可以治寒热,可以润肺。他自己咳嗽发烧,用了这几味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后来父亲给他用了黄芩才治好了。黄芩为什么能治这样的病呢?过去的药书上没有提到,需要加以研究和补充。更严重的是有的药书上还有不少错误,引起过无法挽救的医疗事故。有一次,有个医生给一个癫狂病(就是现在所说的精神病)人开了一服药,其中用了一味药叫防葵。没料到病人吃了很快就死了。又一回,有个医生给一个身体虚弱的病人开了一味补药叫黄精,结果也吃死了人。
李时珍对这两件事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药书上把防葵和黄精与另外两种毒性很大的药搞混了。把毒药当成补药,还能不死人?这件事触动了李时珍,他因此立下宏愿,一定要把古代的本草书好好地整理一下,把那些危害生命的错误纠正过来,把那些迷信邪说加以驳斥,把新的经验和知识补充进去。
要做好这种工作,首先要熟读古代的有关书籍。因为只有多读,才能有比较和选择。于是李时珍每天除了看病以外,有空就专心致志地读书,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哪些讲得对,哪些讲错了,哪些还需要验证,他都一一记录下来。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李时珍已经35岁了。古代的医书、药书,他几乎读遍了,其他有关的古书,他读了足足有八百多种,单是摘下来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可是有不少疑问,光看书还是解决不了。比如说,柑子、柚子和橙子这几种水果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区别?又比如苹和萍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还是没有搞清楚。
有一次,李时珍问父亲:“书上说白花蛇有二十四块斜方块的花纹,是真的吗?”父亲回答说:“咱们蕲州这地方就出白花蛇。你到凤凰山去捉一条看看,不就知道是真是假了吗?”李时珍认为确实应该亲眼看看。第二天,他独自上了凤凰山,跟着捕蛇人爬到山洞附近,捉到了一条白花蛇。李时珍仔细一看,白花蛇果然有二十四块斜方块形的花纹。
李时珍觉得亲身实践是个好办法,得到的知识比书上写的更真实,还可以得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于是他决定到各地去游历,增长见识。他到过河南、河北、江苏等许多地方,连牛首山、天柱峰、茅山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从此以后,李时珍经常到各地游历访问,一边采集药材标本,一边搜集民间药方。他给人看病经常不收诊金,只要求别人告诉他一点验方偏方,一点有关药材的知识。什么河豚的眼睛和肝脏有毒啦,刀豆吃了能止打嗝儿啦,他都是这样学来的。他还记录了不少民间谚语,像什么“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奶长流”(两种药都可以下奶水)这一类的顺门溜。李时珍觉得民间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药宝库,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认认真真地向老百姓学习。他的足迹踏遍了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广东,行程不下万里。从渔夫那里,他得到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知识;从猎人那里,他学到了鸟类和野兽的知识;从樵夫那里,他学到了榆树、柏树等植物的知识;从农民那里,他学到了分辨五谷的知识。
科学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有时候需要人们具有献身的精神。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冒着危险,自己吞服了一种作用剧烈的药,他吞服了曼陀罗,体验这种药的麻醉作用,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觉的程度。古书上说的大豆能解毒,为了试验,李时珍先给小狗吃了毒物,再给小狗吃大豆解毒,结果并没有救活。后来他又做了不少试验,自己亲自尝试,才发现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能显示出来。
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工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最后剩下100多万字。这时候,李时珍已经61岁了,仍然不知疲倦地加工整理。他的儿子、孙子、徒弟帮他抄写、画图、他自己又反复校订,终于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用勤奋、刻苦、实事求是、虚心学习的科学态度,完成了这部空前的科学巨著。直到现在,《本草纲目》还是人们经常应用的医药书籍之一,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重视它。英国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曾经受《本草纲目》的影响,他把这部书称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现在,《本草纲目》已经全部或部分地译成英文、拉丁文、日文、德文等多种文字,流传于全世界。
|